吉安新聞網萬安訊 近年來,萬安縣積極探索推動扶貧資源向資產轉化,由縣鄉村振興局牽頭指導各鄉村對因災損毀類、政策影響類和管理缺失類等項目、資金依法進行科學處置,取得了積極成效。
該縣坪頭村大禾嶺的溫氏肉鴨養殖基地,受市場影響經營困難。在通津村新鄉賢的引薦下,該基地采取“企業+村集體+農戶”“三方得利”模式,村集體將閑置土地統一流轉后,申報項目進行統一規劃建設,并由養殖肉鴨轉型烏雞養殖以及培育供應烏雞苗。目前,該基地進欄烏雞9.36萬羽,可為5個村每年合計增加村集體收入22.7萬元,吸引周邊村民到基地務工20余人,增加村民收入40余萬元。此外,高陂鎮高陂村引進贛州客商對70畝管護低效的蜜柚園進行盤活,同時通過流轉村小組疫木清理山場300畝,以統一打包規劃等形式,建立一個410畝村級富硒橙產業基地,助力村集體增收。
據了解,自去年起,萬安縣在縣級項目謀劃中重點突出對“老資產”盤活,實現“小資金”撬動“大收益”,通過對村級光伏低效電站、村級產業基地、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和歷年建設的村莊整治點實地調研,查短板、定項目,針對性安排56個銜接資金提升項目共計871.5萬元,進行低效資產整改盤活,有效實現資產效益回升。
文/劉良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