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安新聞網訊 日常生活中,我們熟知的益生菌是通過與有害細菌競爭氧、營養和定植位點,抑制有害細菌增殖,從而改變腸內菌群平衡,使腸內環境得到凈化。7月7日,記者采訪獲悉,在北京大學任教的永豐籍博士魏雄輝,培育的一種細菌具有“吃”硫化物“拉”硫的神奇功能,這種名為“DDS生物脫硫技術”是由多項發明專利組成,在助力實現“雙碳”目標中發揮著積極作用。
“‘DDS’是Desulfurization and Decyanation Sorbent英文縮寫。這項技術就是利用一類細菌的‘嗜硫’特性,找到具有‘嗜硫性’的菌群,在DDS催化劑輔助下,將‘吃’進去的硫化物代謝成單質硫‘拉’出來。”魏雄輝介紹,“DDS生物脫硫技術”是將脫硫菌群和“DDS催化劑”混合成堿性水溶液(簡稱“DDS脫硫液”)在脫硫塔中與氣體充分接觸,期間細菌將氣體中的硫化氫、有機硫等“吃”掉轉化成“富液”;“富液”流入再生塔,經“DDS催化劑”作用,細菌將“吃”入的硫化物代謝成單質硫排出。“拉”出硫的菌群繼續留在脫硫液中工作。這一過程也就是再生后的“富液”轉化成“DDS”脫硫液“貧液”,“貧液”再循環使用,從而穩定、經濟地脫除氣體中的硫化氫、二硫化碳、羰基硫、硫醇和噻吩等有機硫。而富含單質硫的硫泡沫經過濃縮、壓濾等后續工序,可以制成硫磺餅或硫酸等副產品,真正實現脫硫全過程無廢物排出。
魏雄輝表示,在低碳背景下,對大氣治理更多的是源頭控制、協同控制。“DDS生物脫硫技術”使氣體脫硫技術跨入生物技術時代,為氣體源頭凈化處理帶來了一次新的技術飛躍,該技術具有脫硫效率高、有機硫脫除能力強、無廢物排出等獨特優勢,廣泛應用于化工、天然氣、焦化、沼氣、煉油等行業。目前,中石油西南油氣綦江東溪天然氣公司、寶武集團梅山鋼鐵公司、南京鋼鐵集團公司、潞安集團平原化工有限公司等國內百余家企業已使用“DDS生物脫硫技術”,產生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
“‘DDS生物脫硫技術’將對工業原料氣的凈化治理產生革命性變化,并解決燃氣爐的超低排放問題。”魏雄輝說,他的目標是把天然氣、焦爐煤氣、高爐煤氣的全硫脫到近零狀態,實現不用在燃燒后進行脫硫,在實現“雙碳”目標上為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。
據了解,魏雄輝是永豐縣八江鄉人,現為北京大學化學院副教授、博士生導師。30多年來,獲得了20多項國家發明專利,90多項美國、日本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亞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發明專利(PCT)。“DDS”煙道氣除塵脫硫脫硝技術獲第13屆北京發明創新大賽金獎,同時,魏雄輝被授予“創新大工匠”稱號。
文/井岡山報全媒體記者吳廣城、通訊員曹孝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