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中,我們經常聽到領導要求“高標定位”。什么是高標定位?為何要高標定位?這個問題沒搞清楚,工作就會走樣,在創新舉措上就會裹足不前,很難更好發展。
高標定位,起初是在企業中廣泛應用。不外乎就是找一個自己行業中的最佳者,向其看齊,不斷改進自己業績。它的作用有三個,一是指明方向;二是認識差距;三是激勵趕超。這就要求我們的工作,一要管理規范。講法、講德、講原則和講道理;二要追求效率。時間就是金錢、效率就是生命,這句話永遠不會過時。
啟功先生對于學書有兩個說法,值得反復咀嚼。一是他認為一個人的書寫習慣很不容易改變。在初學的純粹摹仿階段,選取最好的帖,一上手就可能邁入最正確的軌道。但倘若一開始就被差帖引入歧途而成習慣,以后即使醒悟,改也很難。二是對癥下藥,無需顧忌太多。歷代名家的手書,藝術特點各有千秋。要選自己最喜愛的法書作范本,這樣才容易理解,便于入門,因此不必茍合取容他人,隨大流。
此中原理與“高標定位”的邏輯是互通的。高標定位,即選擇這個標桿,就是要成為這樣的標桿。因為這個標桿,不但印證我們干好工作的初心使命,而且立足于我們所具備的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,我們必須通過自身努力尋求一定階段內達成。古語說:“取法于上,僅得為中;取法于中,故為其下。”因此我們干任何工作,首先一定要放寬視野,定高目標,才能最終取得令自己滿意的成果。否則,就會失去定力,沒有毅力,談不上耐力,動輒想“躺平”,難成大業。
高標定位,就是要嚴格對標,自我加壓。追求卓越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,應該是從站位、理念、格局、措施等方面全方位力求提升,做就做到最好、做到極致。工作標準是一把尺子,也是一面鏡子,它真實反映出一個單位、一個集體、一個人的精神狀態、思想作風和能力水平。堅持高標定位,就是要讓“差不多先生”沒有市場。不能只求過得去、不求過得硬,為了“完成”而不思“完美”;不能自我感覺良好,看不到短板、看不見遠方、看不清格局,導致改革意志不牢、創新意識不強、服務意愿不高;不能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,缺乏奮勇爭先的精神,甚至認為當地經濟體量小、總體發展滯后,腦子里充滿“窮地方難有大作為”的思維怪圈,從而見困難就退、見臺階就下、見矛盾就躲,消極怠工,敷衍塞責。
文/龍玉然